我的西安年票之旅,钟楼

我的西安年票之旅,钟楼

道意散文2026-03-04 09:33:51
这不是我第一次使用年票,却是我最近一次用年票。所以这趟年票之旅就从最近的开始记录好了。反正之前我也只用了一次,要补起来,也不会比小时候被罚补“日记”更荒唐。原本因那句“晨钟暮鼓”,我是计划清晨去的。可
这不是我第一次使用年票,却是我最近一次用年票。所以这趟年票之旅就从最近的开始记录好了。
反正之前我也只用了一次,要补起来,也不会比小时候被罚补“日记”更荒唐。

原本因那句“晨钟暮鼓”,我是计划清晨去的。可惜一拖再拖,到了上班的日子,计划变得越来越难实践。
终于在一个下班后不知何去何从的日子,我决定去登楼。
对于楼,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以往从楼下看楼,还说得出楼的印象,可真登上楼,说起整体的样子,却还真想不出来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效应还真是广泛啊。
和中国大多数古典的楼给我的印象差不多,红的梁,绿的顶,弯弯的屋檐。我这个外行实在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每扇门上的雕刻,逐幅看过去,倒是挺有意思。以前看这些古建筑上的画、雕刻,完全的狗看星星。等到偶尔在书上看到人家写自己曾经去看过的建筑,评价那些画说的一二三四,回想那些几乎看来一样的古装人物加山山水水,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故事。这次倒是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每扇门上都挂着标签。于是这次见变成猜故事了,多数都是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之类的,总结起来也像是有主题的,譬如“八仙过海”、“孝”等等。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排行榜——十大至孝排行榜之类的。只是不知道,过去的人究竟是怎么在那么多历史故事中,筛选出排行榜上的得奖人物的。
作为一个西安人,钟楼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地方。印象中一直觉得它不大。大概作为市中心的标志,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周围都是规模巨大的匍匐在它身旁的建筑,就愈发显的小了。可是真上到这里,倒没有想象中那么小。楼基上的平台比想象中的宽阔许多,四周安置了不少椅子。微风徐徐,晚霞迤逦,周围的大广告牌像是在大的客厅中,根据保护视力原则在最佳位置安置的电视。想起小王子坐在他的小星球上看夕阳,这里似乎也是个不错的看夕阳的地方。滚滚红尘里静静站立的地方。

楼上有个关于树化玉的展出,长了不少见识。树变成了石头,变成了玉。有些还有着树的样子,有些已经看不出了,倒像是凝固了的快融化的冰欺凌。树类的变形记。看小说,人类的变形记,似乎都变的不怎么好看,树变的倒是挺好看的。只是不知道,树自己是希望自己依然是会繁荣会枯死的书,还是变成永恒的玉。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些“永恒”,总有些触目惊心。
楼上还有个珍品展,有字画、瓷器等等。记得在昆明的金殿第一次看到中国古代水墨画的真迹,被震的发晕,第一次见识到什么见跃然纸上。从来没想到,只有墨水的黑,可是被画下的永远活下来。自从那次后,我就很喜欢看画,这次展出的是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也有他那著名的虾。他画的鸳鸯和小鸡也好可爱啊。还有那些粉彩、斗彩、五彩之类的雕塑、器具,不过,这些没看说明还真是不懂,还好旁边有说明。只是去的有点晚,光线不是很好,有点遗憾。

刚进楼的时候,就看见了个小小的舞台,旁边的标志牌上写着演出的场次和时间。有三排座位,等我逛完了展出,时间倒是刚刚好,可惜原本座位上还稀稀拉拉的人,已经满员了。好在我还可以位列站着的第一排。
演出稍稍有些迟,可以看见换装的演员。长相实在普通,衣服也是在粗糙,台上乐器也是在少的可怜,摆了不过四种乐器而已。主持人宣布了演出开始,如同背了许多遍的导游词一般介绍着演出的乐器,每介绍一种,就像演唱会一样,乐器的演奏人员就会演示一下,这钟实在听起来了了。
终于开始演奏正式乐曲了。台上除了有人演奏原本摆着的几样乐器外,又多加了两人。第一首曲子忘记是什么了,说实话,是因为原本没抱期望,所以根本没注意听曲名,现在着实有点后悔。开头那最底下一排的定音钟听起来也没什么特别,渐渐有别的乐器加了进来,那一声声的钟,震的人心都颤了起来。印象里的中国古乐总是某种乐器的独奏,古筝、二胡、萧等等,从来没听过也没想到,这些乐器是可以一起演奏的。以前看电视剧,王公大臣们饮宴赏舞,总让我对他们升起一种油然的同情,一种乐器单薄的声音,靠着人数充充场面,那长袖飞舞的舞,美则美矣,完全看不出来和曲子有什么关系。可是站在这个简陋的舞台前的我,却被震撼了。
这算不算中国的“交响乐”,那钟的深沉、震荡,古筝的潺潺,二胡的抑扬顿挫,我完全楞在那里。只觉得身子越来越热,原本看起来普通到不起眼的,衣服简陋到滑稽的人,突然变的闪闪发光。
第二首是春江花月夜,这次我听到记住了曲名。恰好也是我熟悉的。这次有了伴舞,用的扇子。生动的表情、曼妙的配合让我忽略了一切的简陋。
总共演奏了四首曲子。第三首估计是为了给外国游客些亲切感,演奏的是《友谊天长地久》。第四首则回归了陕西特色的秦腔。总计大约15分钟演出让我意犹未尽。
虽然演出让我很震撼,不过,简陋向根刺一样,扎在我对它的印象里。如果演奏能够更专业,更熟练些,如果服装能够更细致、漂亮些,如果音响可以更好些……
但是,还好,他还是让我们窥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美丽的一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