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碑林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名家名帖,星光璀璨;风骨精神,追魂摄魄。书墨芬芳,贯穿古今;圣洁情操,辉映日月。若欲追寻做人之精神、书画之灵魂,最佳之处非西安碑林博物馆莫属。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名家名帖,星光璀璨;风骨精神,追魂摄魄。书墨芬芳,贯穿古今;圣洁情操,辉映日月。若欲追寻做人之精神、书画之灵魂,最佳之处非西安碑林博物馆莫属。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精雕细琢,叹为观止,天下驰名,万古流芳。
走进文昌门,来到碑林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古韵流芳、墨香芬芳的庭院式建筑群。
进入庭院,跨过石桥,突兀眼前的是一座气势雄伟庄严屹立的碑亭。“碑林”二字,传说是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所写,由于“碑”字少了一撇,人们便臆测说是因为林则徐当时被朝廷罢官,心有不满,便故意将乌纱帽去掉。事实上,原来“碑”字,古代书写习惯,本没有一撇。这块巨大的石碑上雕刻的是《石台孝经》。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这不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于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造型极富特色,称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气派的一方顶天立地碑。
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走进第一陈列室,室内陈列着《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都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跨入第二陈列室,映入视线的历代名家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后世誉为“三绝碑”。
漫步第三陈列室,这里陈列的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继续参观第四陈列室,令人目不暇接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前行到了第五陈列室,室内陈列着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到了第六陈列室,我们看到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又进入第七陈列室,琳琅满目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继续前行,则是石刻艺术室。这里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是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
回顾自己所参观过的各个陈列室,一座座石碑仿佛巍然屹立在我的心中。这些石碑,字字如珠玑,笔笔如刀削;光芒照天地,芬芳润日月。秦《峄山刻石》的宋摹本,让今人一睹李斯“画入铁石,字若飞动”的小篆风采;东汉《曹全碑》字体流宕俊美,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最完好的,独具风貌的稀世精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芳残碑》、《广武将军口产碑》、北魏《晖福寺碑》以及于右任先生悉心收藏并于30年代捐赠给碑林的《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魏墓志,都在书法艺术上享有很高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obieniu.net/html/sanwen/x54354d01tg.html
上一篇:禁锢年华仅为留守曾经
下一篇:今夜,窗外无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