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公家婆
家公家婆,是广东话对丈夫父母的称谓。我的家公家婆,都七十有余,育有四男两女,大孙女已结婚生子,真正四世同堂。尽管年过七旬,家公家婆还是保持着勤快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他们便早早地起床,家婆
家公家婆,是广东话对丈夫父母的称谓。我的家公家婆,都七十有余,育有四男两女,大孙女已结婚生子,真正四世同堂。尽管年过七旬,家公家婆还是保持着勤快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他们便早早地起床,家婆洒扫庭院,烧火做饭;家公要么去山上放牛,要么下田干活,几十年如一日。家公去山里,从不空手回来,有时是一把柴火,有时是一担木炭,有时是一捆锄头把。农村里很多人家早就用上了煤,但家公家婆一直是烧柴,家公砍回的柴,一把把垒在房檐下,筑成了一堵厚厚的墙。一般说来,上了年纪的老人,柴米油盐该由儿女负担了,但家公家婆一直独立生活。儿女们拿钱让买米买煤,不让他们做农活,但儿女们给的钱,他们从来舍不得花。家公在村里任了几十年的支书,由于处事公正,待人热忱,威望较高,乡亲们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都要邀请他,盛情难却,家公每次都要体面地备足分子,从不落场。为了周转人情开支,他们把儿女们孝敬的钱贴了进来,而且,家公还要经常去山里削锄头把,甚至每年寒冬腊月里去深山里烧木炭窑,到集市换回一些零钱,贴补家用。尽管如此,家里却从不给外人留有拮据的印象,客人无论什么时候到来,都有酒有茶,夏天有沁凉的泉水,冬天有热情的木炭火。家婆把家里收拾得干净而整洁,几样家具虽简陋但不凌乱,虽喂有家禽家畜,但地面上极少见到动物粪便;床单被褥经常换洗,无丝毫异味,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温馨而亲切。
家公家婆年轻时住在山冲里,单门独户,生活十分艰苦。他们治家严谨,对孩子管教很严。听丈夫说,家人吃饭,从来不允许到处走动;家里来客,小孩从不允许上桌,少摆一副碗筷,都会遭到家公的严厉呵斥。小孩上学,家距学校十几里山路,天黑早或放学晚,都要摸黑走夜路,即便如此,家公还是要求他们每天放学必须回家,不能住在亲戚家。家公是一个有着硬朗风范的人,当村支书几十年来,一直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从不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一己私利。那时,村里人参军、上学、参加工作都由村干部推荐,几个儿子都在家务农,他却把好机会给了别人。现在,每逢过年过节,不少因他推荐走出山门的人,总不忘给他捎上一些好烟好酒感激他当年的知遇之恩。家里来贵客时,家公就把人家孝敬他的烟酒拿出来款待他们,告诉他们,“这是某某某送给我的……”言语之间闪烁着一种骄傲和自豪。
家公脾气不太好,每每孩子不听话或家婆做的饭菜不合口时,他就会咬紧牙狠狠地责备。丈夫这点象极了他,骂起人来就吹胡子瞪眼睛,每每此时,我总要义正言辞地和他理辩,毫不示弱,有时难免一顿争吵。但是家公家婆两人感情却十分融洽。我曾见过家公几次动怒,牙齿磕得嘣嘣价响,脸阴沉得厉害,我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家婆却是和颜悦色,不愠不火,慢条斯理地和他辩解,这种态度,就如一个灭火器,一下子就把家公气头上的火浇灭了。火熄后,家公就一声不响地走开,做事去了,于是家里归于太平。他们若有一人出门在外,彼此就会挂念不止。记得今年,我们接家公家婆来南岳小住,因家公在帮三哥厂里管事,走不开,家婆一人来南岳后,老是念叨着家里的鸡啊、狗啊、猪啊没人看管,嘴里虽不提家公,但心里却总惦念着家公,住了两天就回去了。我常常想,家公家婆年轻时生育四男两女,又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儿拉扯长大,相濡以沫,虽生活艰辛,但任劳任怨,男主外女主内,把一个大家庭经营得有条有理;而我们做儿女的,夫妻之间却总是磕磕碰碰,二老也曾因儿女们的家庭琐事弄得焦头烂额,到底为什么呢?细细想来,应是我们这辈对生活的要求太多太高,对丈夫或妻子过于苛求,日子过得太安逸,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自己却在一天天懒惰;而家公家婆,生活简朴,勤于治家,互相谦让,彼此关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没有过高的追求,却用朴素的人生观和婚姻观,用他们一生的坎坷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勤俭和礼让,什么是气节和坚忍,什么是幸福和爱情。
祝福家公家婆,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obieniu.net/html/sanwen/xf65uu52m0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