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物语

武汉物语

乘门散文2025-09-10 20:03:15
我认为,武汉最美的两个地方,一是东湖;二是江滩。(一)东湖,位于珞珈山之边。而家喻户晓的樱花之地——武汉大学,正在珞珈山上。风水宝地,人杰地灵,造就了武大,也造就了东湖。风动,柳飞,水起,鸭戏。开着车
我认为,武汉最美的两个地方,一是东湖;二是江滩。
(一)
东湖,位于珞珈山之边。而家喻户晓的樱花之地——武汉大学,正在珞珈山上。风水宝地,人杰地灵,造就了武大,也造就了东湖。
风动,柳飞,水起,鸭戏。
开着车,慢慢地绕着东湖游荡。湖极大,绕一圈都要半个多小时。
风是暖的,但不闷热。在夏日炎炎的武汉里,窝在家里吹空调还不如来东湖吹吹风。很凉快,也很舒服。风亦很大,铺天盖地而来,柔柔地包裹着你。风吹起来浪,在太阳下,映着点点金光的水翻滚着,一排接着一排,向前涌去,整齐划一,随风而起,风停则水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岸边柳树在夏日里生长、繁荣,尤胜春天。树干在金色的波里投下一片阴影,柳枝垂到水中阴处,散开,招摇,乱颤,惹得鱼儿一阵嬉戏。
摇着小舟,轻轻泛波湖中。安静且自在,若到莲花深处,随手摘得荷叶,盖在脸上,遮挡阳光,一阵清凉,昏昏欲睡,高蝉乱鸣。拟童子玩乐,身心放松。
突地,湖中钻出一个小脑袋,憨厚可爱,又机灵万分,盖一野鸭嬉戏矣!口中衔鱼,虽鱼挣扎不已,但难以挪动一丝。脖子几动,鱼入腹中。身子抖抖,水珠四迸。且又悠游游去,一眨眼,湖面平平,水静无波,似无事发生,与一分钟前并无两样。

(二)
江滩,长江之滩。
我以为,汉口的江滩是最美的。
夜晚,江风飒飒,明月如钩。岸中渔火星星,岸边霓虹点点。风在林荫小道吹着,吹着柳絮纷飞,乱扑人面。这江边的风与东湖的风迥然不同,这里的风是冷的,丝丝的,寒骨的。
这里正处于武汉市中心,100多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大败,因而签下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使汉口开埠。而此时,这块土地上出现了两大中心,大武汉与大上海,一左一右,遥相对映。此时英国开始设立租界。之后,洋人便在此建立据点,割分江滩。一时间,租界满天飞,从江汉路起,依次为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他们用石头砌墙,用大理石铺地,以欧洲古典主义为风格,建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石头上的交响乐。很快,汉口的江滩高楼林立,蓝眼睛金头发的洋人来来往往,出入各个大楼。而此时的汉口,是汉口最辉煌的时候,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走在江汉路上,100多年的老建筑,岿然而立。即使是风吹日晒,战争硝烟,也丝毫没有动摇这百年的沧桑,或许会以为,只是15年前的老建筑罢了,每栋楼的门口都会挂一个小小的牌子,写着楼名和建筑时间,用烫金写着“建于1903年”的时候,才知道,百年孤独。
租界在街边,走过马路,过了大堤,就是江。原来的水就在堤边。但如今,还要走个百十来米,才能到江边,不知是为何才会如此。而现在的长江,江面百丈,亦是浩浩荡荡,可想而知,当年的长江,该是多么宽阔壮观的场面,想来必有吞日月于口,吐山川之势。
现在从堤边到江边,政府建了个江滩公园,晚上,酒饱饭足后,在公园里来散散步,吹吹风。若到夏天的时候,不少市民还会来这里游泳,搏击江水。
晚上,路尽头的英式的大钟伫立着,泛舟长江上,江风愉悦人亦是,对酒若当歌,风醉人不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