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物的传奇
最近疏离了文字,疏离了写作,重新拾起笔来便感觉一种生涩,就像一个习惯了舞枪弄棒的人忽然间拿不动兵器。我有一种失落。于是我试图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灵感和动力,闲暇的日子,我读了几本书,也读到一个人。这几本
最近疏离了文字,疏离了写作,重新拾起笔来便感觉一种生涩,就像一个习惯了舞枪弄棒的人忽然间拿不动兵器。我有一种失落。于是我试图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灵感和动力,闲暇的日子,我读了几本书,也读到一个人。
这几本书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明朝那些事儿》,写书的人叫“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一个学习法律的公务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不过他有一个爱好,喜欢在闲暇时间读读历史,也喜欢舞文弄墨发些感慨。
他写作的初衷不过是出于一种倾诉欲望,纯属个人爱好,可是却于不经意间谱写了一个小人物的传奇。当年明月,以他独到的见解和通俗幽默的笔触,把一部看似简单刻板的明朝历史演绎活了,并作为明月派掌门引发了“明月潮”的轰动效应。
当我七折八拐走入他的博客时,发现这所看似寒酸草庐里竟拥挤不堪,我数了一下点击率,竟是九位数,也就是1、5亿!
重申一下,当年明月不是明星,不是叱咤风云的政客和商界巨子,也不是搔首弄姿哗众取宠的“姐姐”“丫头”之流的网络红人,不过是利用业余时间潜下心来写写历史的小人物。而他推广明朝那些事儿靠的更不是挨家挨户的广告宣传和花里胡哨的装点。
如果说通读历史并研究历史的人也不在少数的话,却没有谁能像当年明月那样转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把一部明朝历史深入大众地普及开来,就像推广普通话那样。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心早已不古,有谁愿意孜孜不倦地从故纸堆里搜罗那些泛黄的历史残片呢?当年明月能。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年前至明末的276年历史……”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
他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又不时给文字添加一些时尚流行元素,生动刻画了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从渐次展开的画面中,我们看到各具特色的人物分踏而来,无论是性格各异的皇帝还是精于谋略的大臣,都在他如龙蛇般劲走的笔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朱元璋、刘伯温、朱棣、严嵩、徐阶张居正朱厚照……我们似乎看到了类似奥运会开幕式一般的场面,感受到一种动人心弦的恢宏壮丽。或工笔细描或挥毫写意,或浅匀淡抹或浓墨重彩。当年明月就像一个自由派画师,用一枝寸管在明朝的画布上挥毫泼墨,洒脱自由,游刃有余。
明月在写书时不经意间总会语出惊人,让你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中忽然停下来,思考一些东西。然后,对他的论断报之以微笑。下面是我收集的精彩片段,当然,有一些话是明月舶来的,读起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然而放在文章特定的地方却被赋予特殊的涵义:
读书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书读的好,不代表事情处理的好;能列出计划,不代表能执行计划。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所谓能臣并不单指正臣、忠臣,也包括所谓的奸臣。它只用来形容人的能力,而不是立场。第一种是治世之臣,他们掌握的是圣人之言,君子之道。能够治理国家大事。第二种叫乱臣,他们掌握的是权谋手段,精通厚黑学。这种手段能量极大,能将一个朝代断送掉。第三种叫救世之臣,这些人兼有上述两种人的特点,既学孔孟之道,又习权谋诡计,并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天下。
信仰和正直在朝堂之上是没有市场的,要想获得成功,只能迎合皇帝,要使用权谋手段把握每一个机会,不断升迁,提高自己的地位!他终于明白政治的黑暗和丑恶,要想往上爬,就不能有原则,不能有尊严,要学会溜须拍马,要学会逢迎奉承,什么都要,就是不能要脸!(太尖刻了,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现代不少高官的上升途径!)
他终于确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用金钱和权势买不到的东西,即使他不是皇帝,即使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这个人依然会在他身旁,一直等候着他。此情可流转,千载永不渝。
写尽心头事,秃笔能生花……
当年明月是一个舞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用容纳百川的胸怀,舞尽心中的豪迈与潇洒,舞出历史的神韵和风华。
当年明月是一个琴手,一个隐藏在市井中的民间艺人。原本他的曲子只是为了怡情佐趣,却不想呼啦啦来了一大群听众,一起感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境。
当年明月是一位侠士,于孤灯夜雨中,十年磨一剑。当宝剑出鞘时,寒光四射,龙吟凤鸣。
当年明月是一坛陈年窖香的酒,一只海底蕴珠的蚌,一树凌寒绽放的梅花。
1、5亿的点击率……
没有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没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光凭程咬金式的三斧头是不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读者和观众并不是傻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今不少媒体一直在用那些低俗走味儿的历史故事愚乐大众,最终呢,不管投入多少巨资,引进多少大腕儿,却只能收获到不留情面的抨击和并不买账的笑场。
当然,我们看当年明月的书也在笑,不过这是赞赏的笑,是对字里行间流露的幽默与精彩褒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不含丝毫的敷衍和矫情。
在这个文化快餐式的时代,一站式阅读,一站式写作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在慨叹人们阅读能力的下降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少文学作品格调不高,真正潜下心来写那些掷地有声的文字的作者少了。而当年明月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正提醒广大写手们少写些空洞颓废、无病呻吟的文字,要用实力说话。让艺术经过提炼加工后真正走向群众,真正贴近群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经意间赢来着许多喝彩,并引发了场面壮观的“明月潮”,我所担心的是,明月,还是当年那一轮清照世间的桂魄吗?
俗话说,缚上金饰的鸟儿再也飞不高,镶金滚玉的帆船行不远。在鲜花喝彩和掌声中,会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从此随波逐流、一蹶不振了。溢美之辞可以是动力,更能变成阻力。我们希望的是:万古一轮明月,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你的清辉一如当年!
“非淡泊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