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文化及没落

谢晋、文化及没落

尾部杂文2025-08-04 10:40:17
谢晋死了,纵然有一千一万个不幸,他毕竟死在魂绕梦萦的家乡,说句迷信话,他是有渊薮的。毕竟没有万岁的人,人活百年谁无死,不是谁说自己将来想死在家乡,他就会死在家乡,人算不如天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记者现场
谢晋死了,纵然有一千一万个不幸,他毕竟死在魂绕梦萦的家乡,说句迷信话,他是有渊薮的。毕竟没有万岁的人,人活百年谁无死,不是谁说自己将来想死在家乡,他就会死在家乡,人算不如天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记者现场采访和调查了诸多年青人,问“你知道谢晋吗?”大多遗憾的说:“不知道!”当今人不知道谢晋是谁,老一代看来有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悲哀。从这一点看,万幸中的不幸。昨日,骆新在电视专访上影厂的老板,关于谢晋问道:您认为现在没有像谢晋这样的导演,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呢?业内的老板说: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也可以说不正常。不得罪吃谢晋奶长大的老一代人,又不怪吃无厘头饭长大的新一代人,和谐之余,不伤老鼠兮不伤猫。
但我总想,谢晋那时的电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八亿人民只读“雄文五卷”的一本圣经,除外都是大小“毒草,”天天、月月、年年喂我们吃“垃圾,”长期灌输和培养下,体内逐渐积累起这些毒素,成了解不开情结的一代人,甚至现在还在想念吃“垃圾”的味道。这垃圾不是说谢晋导演的电影,是谢晋不能也不敢超出“垃圾”的范围,恰恰在这样一个政治狭缝中,他巧妙地进行规避,为着重表现凸出“人性”的一面,也成为今天的谢晋被观众所公认的理由。
谢晋在失落中淡出了,由于年龄的关系,以及时代、知识结构、节奏、价值、文化观念等等,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不可避免的产生分歧、冲突、矛盾,拉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今青年的文化,不再需要太沉重,父辈承传下来的文化,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像甩鄙履一样的甩开。现代文化的格局,打破了高不可攀的固步自封的局面,上百万人参与她们疯狂的海秀运动,李宇春打败了名噪一时的大排名星,由此看到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启发。韩寒的名气胜过了苏东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写文章,不再依靠扳着老脸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做梦都不敢想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古老的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物理的距离并不遥远,更远的是心理距离,毕竟放弃不下,不遗余力的追踪,反而成了文化的一个包袱。有闲有钱喜欢文化的人教他慢慢去挖掘吧,不计成本哪怕学所非用。坚信将来的人一直会朝前走,首先他们要有饭吃,捧着腐朽的文化是没有饭吃的,有饭吃没有这些劳什子,毕竟我们还能创造出未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不回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