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仅仅是钱的事

教育,不仅仅是钱的事

厶乙杂文2025-08-25 09:48:48
前不久,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调查结果引起热议。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县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学校,6个省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八成
前不久,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调查结果引起热议。调查结果显示——
半数以上县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学校,6个省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八成以上被调查县存在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现象;部分地区向学生乱收费超过5000万元,从“赞助”到补课费、考务费、饮水费、体检费,名目繁多;数千万收费还存在个人账户……
审计署的这个调查的对象,是16个省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我注意到,公众的议论主要在“钱”上打转转。无非是滞留或挪用经费,导致义务教育的覆盖面“缩水”,向学生乱收费加重贫困学生的负担,数千万收费存在个人账户容易带来腐败问题,等等。
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仅仅是“钱”的问题吗?
如果仅仅是“钱”的问题,我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滞留或挪用以及腐败问题,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追责问责解决,所谓一人做事一人当,错了的要改正,吃了的要吐出来。另一方面学生所在的家庭,一般不会因此就把孩子从学校里领回去。农村“砸锅卖铁”让孩子上学的家庭还是很多的。
要命的是,义务教育存在的“钱”的问题,已经超越了“钱”本身,演化为政府的公信力问题和教书育人者的职业操守问题——这才是问题的要害,这一点才更让人揪心。
卷入义务教育经费“漩涡”的,只能是两种人。一是政府及其掌管经费使用的权力人,一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不准截留和挪用教育专项经费、反复下达不准加重学生经济负担的禁令,每逢学年和学期开学,各级政府开展的相关检查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般的“规定动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些地方政府及其掌管经费使用的权力者,胆敢滞留、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政府的公信力何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理应成为遵纪守法、执行政策的模范,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达到“育人”的目的。一门心思惦记学生“钱袋子”的教育工作者,最终能“育”出什么样的人来?
教育是一个人提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社会全民素质的反映;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之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出了毛病,必误我未来。政府的公信力打了折扣,导致社会失范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必将转嫁到孩子——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身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