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记趣
  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张小床,构成陋室的主体背景,承载了我生命的快乐和忧伤。一支毛笔,一端方砚,一把纸扇,点缀陋室的精致之处,描画出我几载的绚丽和黑白。但诚是陋室,唯吾德馨,斯是陋室,有我多彩,如是陋
              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张小床,构成陋室的主体背景,承载了我生命的快乐和忧伤。一支毛笔,一端方砚,一把纸扇,点缀陋室的精致之处,描画出我几载的绚丽和黑白。
但诚是陋室,唯吾德馨,斯是陋室,有我多彩,如是陋室,多了几份宁静明志,既是陋室,多了几份淡泊致远。在陋室的小天地里也可以春看暖风剪柳叶、夏赏雨打芭蕉池、秋感萧风扫木落叶、冬写白雪映红梅,这里也有我不一样的乐趣与兴致。
在闲暇时分,窃拟得一联:“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既为称意;山水在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于是一时兴起,上下联各取一字,把陋室定为“闲意轩”,并用毛笔书为对联贴于门口,每日有空就欣赏一下,不为看法字形的模样,只为品其中的味道。年长日久,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陋室的木窗的左边是自家种的一片芭蕉,每当雨夜,雨打芭蕉叶,风吹芭蕉林,侧耳倾听,如游子归来的足音,又似芭蕉在窃窃私语,更像是天公在谱写和演奏一支和弦乐,如怨如诉,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此中情味,非在这偏远陋室难于觅得,不亦乐乎?
陋室的木窗的右边是邻居种的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正符合苏轼的名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陋室配合瘦竹,是一种陶渊明和菊花、林逋和梅花式的缘分,是一种巧合,也是大幸,更添陋室的几分清雅。即使是炎炎的六月,听着风穿竹林的声音,再看看郑板桥的竹画,吟几断清风傲骨的李太白的诗,遥想一下竹林七贤的清俊风雅,虽处陋室,也有凉风习习,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
陋室并没有雕梁画栋的豪华,并无时髦浓艳的明星画报,只有一张中国古典的泼墨山水画贴在斑驳的墙上,某日兴起,题一联在其上:“画上行人,无晴无雨常打伞;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拟写完之后,心里颇为快乐,暗自偷乐了几天。当然,作为有一半功能是书房,少不了中国文人特色的笔墨纸砚,砚台是家乡的一方青石磨制而来,少了几份尊贵和典雅却多了几份的亲切和自然。农忙之余,落日时分,摊一桌的萱纸,磨一砚的浓墨,用一支黑竹的毛笔,挥毫洒墨,临摹各家名帖,在或浓或淡的墨迹中,在或急或缓的走笔里觅一种超然和淡泊;在飞扬的毛笔框架中我找到一种人生的满足和快乐。
闻一多有名言云:“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在陋室里,虽痛饮酒还不能做到,但读《离骚》却是可以的。三五之夜,在桂影斑驳、风移影动时,捧一本诗书,品一杯清茶,点一盏明灯,或朗诵,或低吟,或默念,当着浩洁的明月,探求古仁人之心,感受孟子舍生取义的凛然,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忠心,沉醉于陶潜退隐田园的悠然。在陋室里,推开历史的画卷,抹去历史的风尘,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岁月,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下棋宜伴琴乐,饮酒宜对美人,在陋室对着明月读书,亦为一大乐事也!
陋室里最妙的还是邀三两个好友,或促膝共论宇内,或执手同谈天下,不求观点一致,只图个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即使是争论时争得面红耳赤,在最后也能抚掌而笑,一笑泯分歧!品红楼,评诗经,论水浒,白天话题不尽,索性来个秉烛夜谈,待得昙花开放、皓月当空也无倦意。逢知己千杯少,不在乎陋室的萧然,只图个开心,也为人生的乐事!
虽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但在这可以春听蛙声,夏听雨声,秋听风声,冬听雪声,几尺见方的陋室,也可以演绎出我的无限精彩,也可以拥有我无限的快乐,在陋室,不妨借用孔子的名句:
何陋之有?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haobieniu.net/html/sanwen/x34uu47t1yr.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