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

理度散文2025-09-16 01:00:26
上学时学过的鲁迅名著,几乎大半生没有忘却。润土、祥林嫂、鲁四爷……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呼之欲出,特别是孔乙己那“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文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为此我记住了鲁迅。2002年夏,曾去
上学时学过的鲁迅名著,几乎大半生没有忘却。润土、祥林嫂、鲁四爷……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呼之欲出,特别是孔乙己那“多乎哉?不多也!”的穷酸文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为此我记住了鲁迅。
2002年夏,曾去绍兴拜褐过鲁迅故居。那次特意去了“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和绍兴的鲁迅博物馆。对鲁迅更进一步了解了。回京后,听说鲁迅在京工作的十四年中,曾住过八道湾11号、砖塔胡同61号、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现在唯一的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保存的较完整,并开辟了鲁迅博物馆。于是总想去看看。
四月,春暖花开,天气好的便于参观游览,于是便去拜褐鲁迅在京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我乘上603路公交到阜成门内下车。下车便是西三条胡同口。向北走约二百米,就是鲁迅博物馆。
坐北朝南的“北京鲁迅博物馆”大门是灰筒瓦,红明柱,正门两侧各有一窗。显得古色古香。步入院中,一白色的旗杆,上插红色的五星国旗,微风一吹,猎猎声响。院子中有一片绿色,用铁栏杆围着。地是草地,后边便是各种树木。显得青翠欲滴。鲁迅的雕像就摆放在那绿色中。绿地的北侧就是国家修建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这是一组仿古建筑,共有二层。一女士是管理人员告知我们,先去看鲁迅博物馆,然后再看鲁迅故居。我们按着女士的指引进了一层大厅,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门的两边是鲁迅先生的两首诗。一首是1903年作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写于21岁,51岁时写条幅之上。另一首是1932年作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整个大厅是鲁迅先生的各种小说、散文的名字,大大小小的刻在大厅的装饰板上。显示出鲁迅博物馆与众不同。一楼大厅的旁边有一弯曲的楼梯,顺楼梯而上便是二楼展厅。看完后又下到一楼的另一展厅。这两个展厅将鲁迅从生到去世介绍的非常详细。从这里我了解到了真实的鲁迅。
清朝光绪6年(1881年),鲁迅出生在绍兴周家,原名周树人。他爷爷是清朝同治十年的进士,是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他爷爷仕途多坎坷。鲁迅十二岁到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十三岁,爷爷因科场案件被判重刑。父亲因科考失意,得了重病,至此家道衰落。小时的鲁迅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倍感世态炎凉。父亲因病早亡,母亲性情和善而坚毅,带孩子们过生活。就是在艰难的岁月里,鲁迅在绍兴度过了他的同年。他的作品里经常反应,这里有他的熟悉的老屋、有他儿时嬉戏的百草园、有他少年求学的三味书屋、也有拜和尚为师的长庆寺以及家道衰落后他经常光顾的恒记当,还有短衣帮、长衫客们经常光顾的咸亨酒店、乞丐游民栖身的土谷祠。这些在幼年的鲁迅眼中都是神圣的殿堂,给他了解社会的底层以充分的营养。清光绪23年(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绍兴,到南京免费的南京矿物铁路学堂学习,四年后的清光绪27年(1902年),21岁的鲁迅毕业。在这里他接受了《天演论》等新书及维新运动,使鲁迅有了一种使命感。同年3月,鲁迅以官费到日本留学。前两年,他在东京学习语言及基础知识。清光绪29年(1904年),24岁的鲁迅到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从仙台返回东京后,他试图办文学杂志,单没有成功。于是,在清光绪32年、33年(1907到1908年)间,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还翻译外国文学。并与他二弟周作人合译两卷《城外小说集》。清宣统元年(1909年),28岁的鲁迅因家庭经济原因,结束了日本留学,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学。后任绍兴中学堂教务长,并讲授生物学。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31岁的鲁迅通过朋友介绍在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谋得了职位。1912年5月,鲁迅随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迁至北京。在行政工作之余,他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和古籍校勘。1918年,37岁的鲁迅,首次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撰写了《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杂文。1926年,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死伤者中有鲁迅的学生。鲁迅因著作抨击时事,遭到当局的通缉,曾四处躲避。又因为恋爱,计划建立新家庭,于1926年8月南下厦门大学任教。他被聘为厦门大学国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当时鲁迅已经45岁。远离政治中心,独身一人,他写下了许多回忆性散文,并给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写下了许多倾诉内心感受的信。1927年,鲁迅应邀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和教务长。1927年与比他小十七岁的许广平结婚。幷定居上海。1929年生下一子。鲁迅用他的笔,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成了勇敢的斗士。被称为民族魂!鲁迅因积劳成疾,1936年去世。年仅56岁。他和许广平仅仅生活了九年。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生,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触。他活的年龄虽短,然而,他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财富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看起来鲁迅还真是伟大!
从博物馆出来,便进入了鲁迅故居。在鲁迅博物馆的西侧。一条小小的胡同把边的一家便是。朝南的一个小门青砖青瓦,小门直接连着房子。上半圆门口的东则写着“鲁迅故居”几字,白色的墙壁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鲁迅故居”匾。进入小院,看到的是北方三间、南房三间,东西房各两间。南房是会客室及藏书室。北房正中一间是堂屋,是全家洗漱及吃饭的地方。正房西一间是鲁迅原配朱安的住房,正房东一间是鲁迅母亲的住房。三间正房的后边接出一间小房。这间小房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西房是厨房,东房是佣人的住房。小院不大,种植了三株树。林荫满院,具有一种青翠感。正房西边有一小胡同,直通后院。我们步入后院后,看到了碧桃、花椒、刺梅等植物生机勃勃。那刺梅开满了黄花。那碧桃和花椒争相比绿。整个院落青砖灰墙、朱红色的门窗掩映在绿荫下,显得小院古朴、清幽、雅致。不愧是大文豪的住宅。
这个小院是鲁迅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在此居住。1926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结束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