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于思考

诚实于思考

四世散文2025-06-27 11:56:55
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诚实,怎样才算诚实?诚实并不是要求把一切私密都公诸于世。诚实就好像心灵的忏悔,是对着自己的良心拷问。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己。自己拷问自己,不自欺欺人,就是诚实。省是思考,诚实的人必需然

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诚实,怎样才算诚实?诚实并不是要求把一切私密都公诸于世。诚实就好像心灵的忏悔,是对着自己的良心拷问。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己。自己拷问自己,不自欺欺人,就是诚实。省是思考,诚实的人必需然善于思考。
自命不凡的人,很容易让人讨厌。所谓隔行如隔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遇到问题,最好还是多问多想,不要一上来就妄下结论。历史告诉我们,许多自认为诚实坦荡的人,对许多大事件的判断,往往都是错的,那就是缺乏思考的缘故。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的知识就是我的无知”,承认自己的无知实际上是内心的诚实。而这种诚实恰恰是经过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
诚实必须在经过思考之后,有时诚实还需要讲一点策略。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友即敌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人必须有明确的立场、观点。观点,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尤其在领导面前,既要诚实,更要思考。稍不留心,观点问题就变成立场问题。所谓立场是指看问题时站的角度,其实和观点的意思差不多。但不知始于何时,“立场”一词变得令人颤栗。如果领导只是和你谈观点,可能仅是一种询问。如果要你谈立场,那就不是询问,而是审问了。我在读大学时,运动年年有。记得有一年运动的主题的“向党交心”,那时每个人都必须和党同心同德。如果心里有什么对党的不满,就必须说出来。说出来了就可以丢掉包袱,轻装上阵,这就叫“向党交心”。我有一个同学把自己的日记本交了上去,以此表示对党毫无保留的坦诚。日记本里难免有些对现实不瞒的牢骚情绪,结果这个同学日记里的牢骚就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铁证。他也因此被打成了右派,这个同学不经思考就一股脑儿的彻底“交心”,虽然表现了诚实,但给他带来的后果却是我们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
 现代人学乖了,这可能是他们的父辈时时以自己的经历在敲打着他们,不能不分场合地表现诚实。所以现在有些人的入党宣誓就不是那么诚实。他们的入党动机明明只是为了大学毕业后能被优先录用为公务员。或者是科室里缺一个科长,但想成为科长首先要是党员。那么他们的入党誓言就一定没有诚实,没有诚实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廉洁自律的公务员呢!恐怖主义分子,也讲信仰,也讲诚实。没有诚实他们就不会真的把炸弹捆在自己身上,视死如归了。可他们的诚实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他们不想一想,本拉登训练了30000名恐怖分子。为什么不让他自己的孩子去充当人体炸弹呢!其实传播信仰的人,要的只是诚实,不是思考。因为没有思考的人容易于驾驭。诚实与思考是互为因果的。希望别人不思考的人,自己大多不诚实。政治层面的例子就不去举了,就说电视台的虚假广告,商人当然知道自己的广告是虚假的,电视台其实也知道。他们以共同的不诚实,去忽悠不思考的消费者。而我们的电视台恰恰又是传播道德,要求大家诚实的平台!
中国人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作座右铭,那也是只要诚实,不要思考。只读书不思考,一是容易变傻,文革中有许多傻事,常常是毛主席语录读得滚瓜烂熟的诚实人干的。不变傻,就变浮。夸夸其谈,说了一大堆他们自己也怀疑的空话。读书不仅在于求知,还要求“道”。现在有人嘲笑“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好像是讽刺知识分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知识分子要是真的知“道”就好了,何为道,道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社会秩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是老子说的,意思是社会的秩序乱了(大道废),但百姓的诚实还在(有仁义)。如果你想了许多高招(智慧出)去治乱,那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诚实就出现了(有大伪)。这说明老子认为治国之策,除了诚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政务要公开),还要思考(要有科学发展观)。读书所求莫过知“道”。光有知识,偏不入道者,这书就白读了。光诚实,不思考,必然成为被别人忽悠的对象。2011.9.20.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