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札

读书小札

憸愎散文2025-10-26 13:25:00
小时候,由于家在农村,加之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不过丝毫没减轻我对书的兴趣。那个时候,一切有字的东西我都不会放过,像只饥饿的野兽。如果偶尔获得一本作文书或者漫画之类的书籍,我都会
小时候,由于家在农村,加之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不过丝毫没减轻我对书的兴趣。
那个时候,一切有字的东西我都不会放过,像只饥饿的野兽。如果偶尔获得一本作文书或者漫画之类的书籍,我都会保存的好好,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看,直到上面的标点都能背下。
记得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在贵阳读书的二姐给我买了本新概念作文,我兴奋了好久,那本书一直保存到现在,放假回家还会偶尔翻一下,因为能感受那久违的童年快乐时光。

上了初中,随着知识面得不断拓展,我看书也不那么饥不择食了,开始有了对文章的“审美”。好多粗糙的杂志和文章不会再去细细品味,只当做消遣的工具。初一时,我开始接触现代诗,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不拘一格的格式,华丽的词藻,简单却不明了,生动而有韵味……我就像初遇一位知己,迫不及待地向它敞开心扉。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希望把所有的诗歌都装入肚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了诗歌创作。轻轻地/步入深秋。静静地/拾起落叶。回想啊/相识曾在深秋。而现在/离别还是深秋。这是我写的第一首诗,很生涩,很幼稚,但我很自豪。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徐志摩,北岛,顾成,舒婷……
徐志摩,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诗,如同天边的云彩,只会在你心湖留下淡淡的靓影。高雅,唯美,都不配拿来形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一首,或是.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哪一句不能让你感动?哪一句不能紧扣你的心扉?哪一句不能触及你的灵魂?
爱情诗,我觉得还是戴望舒的《雨巷》最经典,其次是舒婷的《致橡树》其实爱情不需要过多的甜言蜜语,不需要过多的山盟海誓,只要彼此能为彼此付出,彼此能够惦记彼此,那不是比什么都强么?《雨巷》或是《致橡树》都是用简明的词句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怎么谈爱情。
我也写过一些爱情诗,但不是很好,可能是我经历的不够吧。哲理诗看不懂,不过有一次信手涂鸦,居然被某编看重,发表了,其实不是很好,
夜,被寂寞情绪染色,
天上的星,
藏在云端,窥眼,
抬头,看了看天,
一只孤独的鸟掉进黑色的夜里,
喔,那是自己,
那是,会飞翔的心.
我兴奋了好久,毕竟是第一次嘛。
其实诗是要让人感动的,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感动了所有中国人,他用诗歌告诉我们祖国被割裂是怎样的痛,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乡愁,是永恒的主题,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到“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都表达了一种莫名的情怀。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某男某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小学时我们就开始学习古体诗,我很喜欢,但是不懂,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意境,所以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我对它什么印象的没有了。

除了诗歌,初中时我还喜欢上了散文,虽然不像迷恋诗歌那般。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谓是一篇经典之作。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他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
徐志摩的散文,我不是很喜欢,因为在他的散文里找不到共鸣,和诗一样的共鸣。
余秋雨,应该也算是中国散文的一位“大家”,他的散文里包含了历史的沧桑,象一个受伤的老人,在低声述说自己的不幸。所以有了《道士塔》《阳关雪》《莫高窟》……
我也写过几篇,感觉还不错,只是太过生涩,太过明了。

上了高中,我又接触了一种新文体——随笔。觉得挺适合我,我的文章,就像那细小的溪流,涓涓而来,我写不出蓬勃气势,所以只能无病呻吟。余秋雨的随笔和他的散文一样出色,我最喜欢的是《行者无疆》此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文章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他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

小说,我不是很喜欢,只是把它当成无聊时打发时光的工具而已,有些小说连工具都当不了,玄幻小说和探险小说我比较喜欢,其他的……哦,科幻类的也不错。

其实不管是诗歌,散文,随笔还是小说,我觉得,只要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动,让读者欢笑或流泪的,都是成功的。你的词藻华丽,你的文笔优美,那都只是表面,只能说明你有天赋,写文章是要倾注感情,用泪作灵感,用笑作主线,文章就是生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