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絮语

读书絮语

赫曦散文2025-05-19 01:32:49
我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最近一两年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完了某某作家的书之后,一小段时间内,不敢再提笔写点东西。感觉那书里有一种气场将我震慑住,自己不敢再写。内心深觉自己肤浅,知识的空白点越来越多,多得自己
我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最近一两年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完了某某作家的书之后,一小段时间内,不敢再提笔写点东西。感觉那书里有一种气场将我震慑住,自己不敢再写。内心深觉自己肤浅,知识的空白点越来越多,多得自己都有点害怕。
回头再看自己涂抹的那点东西,就算在报刊上已经发表了的,都感觉拿不出手。我的小文章很少给家人朋友看,即使发表了也不太拿出来。有样报寄来,我从信箱拿出,看一看,然后悄悄放进书房一个专门放样报样刊的柜子里——我自己感觉不好意思。
还好是写字不为稻粱谋,让我随心所欲,想写了就写几个字。
这个假期,除了几个朋友来玩,我陪他们之外,其他时间基本读书了。没有提笔写什么。最近在看贾平凹的一本随笔集《朋友》,以前看过他的《浮躁》和《秦腔》,还得再看,这样的书,看一遍是不够的。《废都》出版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认真读过。
《朋友》里面有一篇文章《怀念杜鹏程》,文字质朴,但看后令人几欲落泪。在中学时有一篇课文,《夜走灵官峡》,就是杜鹏程的。
还有一篇文章《安妥我灵魂的这本书》。是贾平凹写完长篇小说《废都》的“后记”。读完,才知他为为创作《废都》而耗费的心血,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体会。
卢延让的《苦吟》: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与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讲创作之苦。可是苦,喜欢写字的人,依然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了,但是,只要自己喜欢,为什么一定要“合时宜”呢?
自己感觉适宜,就可以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