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理论,火红的生活

灰色的理论,火红的生活

飘逝杂文2026-05-06 20:00:35
在喝酒这伟大的实践中,产生了关于酒的理论,或经验或教训,总在指导或警示着后来人。可见,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的哲学命题同样适合于酒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列宁的这句
在喝酒这伟大的实践中,产生了关于酒的理论,或经验或教训,总在指导或警示着后来人。可见,实践产生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的哲学命题同样适合于酒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列宁的这句话,我还是有着切身体会的,自从我之酒文化系列杂感发表之后,给为数不少的人的反应是“看完就想喝”,更有甚者非要找我喝,邀请是接到过的,但都不曾去。原因除了不认识之外,还有别的诸多,认识与否是无关紧要的,同是人生一过客,喝酒何必曾相识?
“酒文化”在报纸上发表之后,因酒想跟我“较劲儿”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爱我者,也有恨我者,我心中是有数的。人生在世,没人爱是一种悲哀,没人恨也未必就是幸福,爱我者有男有女,恨我者有老有少。不过,爱我者总是亲亲地“我想跟你喝”!恨我者总是狠狠地“我让你再喝”?两者我是都笑纳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老实说,我并非文苑高手,也不是酒坛宿将,文无过人之才,酒乏兼人之量,作文每每捉襟见肘,喝酒常常捉杯见抖。唯一的优点也是众多的缺点之一,就是活得比较真实,文求真实,酒求真实,人求真实。真实就逃不脱“四大傻”,特别是“喝酒不禁劝”,简直是不用劝,傻而且冒了吧?
以杂谈的形式演绎系列酒文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目前还不曾见到“所见略同”者。不过,我之写酒,只是一种消遣,好玩与好玩而已,求您也别当真,不要把这“理论”抱以神圣的目光,或宗教般的情怀,把它丢在茅厕里,或者顺手再把它用到该用的地方,我是不会介意的。
论坛巨匠不一定是酒坛高手,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大胆实践先前也是有过的,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也就转而务虚了,以前是烟酒,现在是研究。写酒的人不一定就得喝酒,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写妓不一定去嫖,写盗不一定去抢一样,但也只是“不一定”而已,喝过醉过并锲而不舍过,或许就能厚积薄发,醉眼朦胧,但心是清亮的。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高人高语,倘或我之“酒文化”也算理论的话,我决不指望它去指导实践,那会一团糟并乱了套,如此恨我者就会以几何基数增长,我是害怕的。因而,看我的酒文化需要“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哪个酒鬼再说是本斋主让他喝成那样时,您千万不要信。
我的原则是“帮忙不添乱”,或者稍微给那些灯红酒绿而又凯歌阵阵的人们的美好世界里,添一点小乱也是可以的,对此,我并不吝啬。
实践出真知,同时也出谬误。我之“酒文化”大约属于后一种,上纲上线的话该归于“左倾”。真知也好,谬误也罢,甚至“歪理邪说”,统统是灰色的,可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特别是我辈生活的这个时代,简直青得发绿,珍视这美好生活,过好每一天,实践大概是重要的,酒理论完全可以抛到爪哇国去。
生活好叫“如甘如醴”,活得滋润那叫“陶醉”,醴与醉就是酒。小日本鬼子曾嘲笑我们:“支那是没有酒醉与情死之国”。抛开污蔑不谈,倘或一个民族果真没有酒醉与殉情之人,是不是真的很可怕呢?不过,大刀,还是应该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酒来说则恰恰相反,酒不怕清谈,最怕实干,谈酒可以口若悬河,喝酒即便高山流水恐怕也受不了。酒桌上不相信理论,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大家举杯畅饮时,你给人家讲酒之起源有“四种说法”,似如孔乙己给店伙计讲“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样,是迂腐可笑的。酒理论弄得挺明白,一到酒桌上便傻眼了,是不是有点像培根论人生?
光说不练不行,那就不说了,有能耐到酒桌上使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