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赛车》疯狂的不是赛车

《疯狂的赛车》疯狂的不是赛车

契书杂文2025-09-30 01:23:43
正月初四在青岛的台东看《赤壁下》时,就看到《疯狂的赛车》的各种宣传,听说是宁浩继《疯狂的石头》后的又一部力作,就特别的想看,但时间有限就一直拖到今天。一个中午钻在被窝里认认真真的把《疯狂的赛车》看了个
正月初四在青岛的台东看《赤壁下》时,就看到《疯狂的赛车》的各种宣传,听说是宁浩继《疯狂的石头》后的又一部力作,就特别的想看,但时间有限就一直拖到今天。一个中午钻在被窝里认认真真的把《疯狂的赛车》看了个彻底,才发现《疯狂的赛车》疯狂的不仅仅是赛车,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疯狂的广告。
影片一开始就切入耿浩的比赛的场景,给观众的开门见山的感觉,确实很棒。但影片从此之后除一小段耿浩和李法拉骑着自行车追逐的场景外似乎偏离了赛车的主题,导演还是像《疯狂的石头》的创作思路一样,利用蒙太奇将几个故事互相穿插衔接,并且还将各个故事相互串联,贩卖白粉、雇凶杀人、耿浩葬父等等一系列离奇的故事都在同一个地方发生,而故事和故事之间还有着某种偶然的联系,但最终还是“利益”二字,而不是“赛车”,这种费劲脑汁的构思可谓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乎占用了影片的四分之三的时长完全的偏离了影片的主题“赛车”。这片子不像《疯狂的石头》那样围绕一个相当的罕见的石头来展开剧情,剧中每个人都为这石头而疯狂,虽然也是将巧合和偶然结合在一起,但那片子紧扣石头的主题,而《赛车》是将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故事串接在一起,而各种的巧合片中的人物又浑然不知,观众也在“感叹”宁浩导演的巧妙的构思和剧情起伏的同时将赛车的事情忘得近乎一干净,也许我们的“大”导演宁浩也意识到了他的跑题,于是乎就在影片的结尾处,来了一段自行车、货车、桑塔纳和沃尔沃的追逐“大赛”,场面那是相当的朴素,没有超车没有碰撞更不可能有翻车了,各个车辆按照顺序有条不紊的“赛”下来影片结束了,俗话说的好“要控制成本”。宁浩,你做到了。说到成本我们就不得不再一次说说《赛车》剧组的才干,影片中公路赛的每个镜头都是KAPPA的标志,所有运动员教练员的衣服都是KAPPA的;片子的三辆车,其中有大众和沃尔沃两个品牌;影片中的手机和电视广告都是空中网的广告宣传,相信王蕾蕾一定给影片投了不少钱。更相信就这些品牌的广告费用《赛车》就能收回很多的成本,不愧是商业片。
偏离主题这是其一,其二是《赛车》结尾处理草率。当影片将各个故事如此复杂的参杂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再心中期待,期待导演最后的处理。结果让我很失望,虽然是该受惩罚的人都收到了惩罚,但再我看来他们每个人没有受到本应受到的惩罚,可以说是死的不明不白,抓的不明不白。尤其是耿浩,从一开始他就是受害人,一直被冤枉的背负杀人犯的罪名,结果还为了追杀人犯被打死。结果什么都不明不白,也许这就是让观众带着思考离开影院?演绎的我们可爱的警察叔叔都跟白痴似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抓人就开枪,这委实有点违背正常的逻辑思维。比如06奥斯卡得主《撞车》也是将几个不同的故事切开打乱穿插,梦太奇的手法让整个影片充满悬念,随着悬念的一一揭晓,影片的各个故事也达到高潮,但《撞车》的导演能将激起的各个故事的种族歧视的矛盾慢慢的在结尾平息,这就是导演的功利所在,使得各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各得其所,并且符合观众的正常的心理需求和社会价值观。这是《疯狂的赛车》所不能及的。
一部电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效益。在弘扬社会文化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经济价值,这才是电影人的职责。纵观奥斯卡影片,以影片的社会文化主题深刻而取胜的影片不在少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