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政,利国利民

铁腕治政,利国利民

曲奥杂文2026-05-05 11:19:34
小时候,常学说电影《七品芝麻官》中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那句台词,长大后却明晓,这其实只是一句多数为官者说唱给平民百姓听的“官话”、“高调”,而“民不告,官不究”、“上不问,下不管”、
小时候,常学说电影《七品芝麻官》中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那句台词,长大后却明晓,这其实只是一句多数为官者说唱给平民百姓听的“官话”、“高调”,而“民不告,官不究”、“上不问,下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八面玲珑,上下‘和谐’”,甚至“只管小家,不顾大家”、“身在公,心于私”才是不少为官者从政的基本原则。
不提过去,单说2008年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和导致的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便可印证上述观点。
对此,温家宝总理曾斩钉截铁地说,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
这个题为《高层显露铁腕治政决心》的消息,立刻引起了似乎早已经习惯了“官话”忽悠的平民百姓的一片哗然。人们质问:为什么总是出事了以后才发现其实“痼疾”早已存在?这之前“人民公仆”的身心都“扑”到哪儿去了?安全生产、防范火灾、防患于未然,从中央高层到地方政府,三令五申;在生产企业、娱乐场所,醒目高悬的安全标语比比皆是,为什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却始终难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总会在顷刻间被残忍地剥夺殆尽?人民群众的心不平气不顺,社会和谐从何而来?
如此想来,不实施“铁腕治政”,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威信就必然败坏于那些以“人民公仆”自居却干着“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勾当的人手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依然会时刻如履薄冰、顷刻间化为乌有!
对于“铁腕治政”,我很是赞同网友李吉明发表于“博客中国”的看法,他说:“高层仅仅显露出铁腕治政的决心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实实在在的做一些让人民看得真的事情。党中央和国务院铁腕治政的行动,一是要体现在对事故的从快查处上。无论哪个地方发生重特大事故、群体性事件,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及时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处理,并且很快查清了发生事故、事件的原因,使事故、事件受害人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二是要坚持对事故、事件的原因一查到底。坚决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追究责任查小放大,最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三是要加重对领导责任的追究。只有加重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官责任的追究,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引起一些官员的警觉,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是要加大预防措施,不要等事情出来以后在去亡羊补牢。我们必须看到,有那么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事,视用权为儿戏。有的甚至为了从有钱人那里捞得一杯残羹剩饭,竟沦落为一些企业主、富人的奴仆、奴隶。这样的干部一心想的是升官发财,想的是如何通过所谓的政绩加快升迁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事实上,从孟连县委书记等领导干部被撤职,到山西省省长孟学农的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的被免职,到襄汾县委书记、县长的被停职,都使人们看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铁腕治政的坚定决心。
同时笔者也认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铁腕治政应对于那些被诿以领导职务之后,不谋事专谋钱,对党和人民的重托置之不顾、把神圣的领导岗位当成游戏场、优哉游哉的领导干部进行严惩,也应该把那些只当官,不想事、不干事,任凭自己所负责的地方、部门一天天落后的干部纳入问责的范围之内,绝不能让那些“太平官”们享太平。如果不称职,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也可以象对待那些贪官一样,提前罢他的官,撤他的职,不能让这样的干部在神圣岗位上安福尊荣。”
不用说干到省部级,即便干到厅级、局级、科级的领导,有谁不曾洒下一路血汗,辛苦艰难自不必说,或引咎辞职,或被免职,实在是一件令人心酸、惋惜的事,然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何况是生命。你疏忽了、轻视了,就不该觉得“冤枉”,而是“罪有应得”。因为你选择了“人民公仆”这一称号,你就甘愿接受了不容推卸对人民负责的重任。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泰山会压倒那些对党和人民丧失了应有责任感的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事故也会使那些把安全当儿戏的人恍惚间、睡梦里轻易失去得来不易的一切!
铁腕治政,利国利民,也利当下在位的每一位人民公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