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的泡泡

迷幻的泡泡

同俦杂文2026-05-03 03:35:39
一切都是人类的主观的产物。这一切本来自没有,没有即指太虚。万般皆为因果,离开太虚的因果形式即为来去。所以这一切都是从来处来,去往去处去。来处和去处可否归一,这点科学尚无定论,佛教亦没有明示。但佛家本就

一切都是人类的主观的产物。这一切本来自没有,没有即指太虚。万般皆为因果,离开太虚的因果形式即为来去。所以这一切都是从来处来,去往去处去。来处和去处可否归一,这点科学尚无定论,佛教亦没有明示。但佛家本就讲悟,只有靠自己修行了,我深信,只要有金刚的意志,一定能够到达心灵的彼岸。
道家悟性也很不错,其八卦图很形象的描绘了离开太虚的运动形式。“道可道,非常道”,到底常道是可道的道还是“可道”的“道”呢?如果是前者,说明平行宇宙的设想成立;如果是后者,则在讲太虚和来去的辩证关系。但来去可否归一,道家也没明示。而且说话还真够阴阳的,可谓滴水不漏啊。
不管是膜理论还是超弦理论,都脱不了一个因果,离不开一个相对,而因果和相对亦只能来自太虚,来自没有,来自阴阳两极,这便是天地万物之道,宇宙运行的终极法则。即论绝对,顾名思义下,还是绝对的相对。“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最终不过是一次次突破人类的思维极限而已。
若讲人类诞生之前没有主观,天地照样运行,那必然要相对于第一缕意识诞生之后来说,既有人类意识诞生,必有一个使其产生的根据,再被反作用之。人类意识是什么样的,反映出的就是什么样的。如若我们只是当下客观世界的一个电子的话,那整个世界对我们的意义就是一种能量传导形式。
有人说,电子有其粒子特性。其实,我们对于电子的粒子表征只不过是电子波在膨胀的同时,其点波源亦在膨胀,能量波多重的叠加给人眼带来的那一瞬的主观感觉。量子力学里也只能用概率来确定粒子的位置,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粒子。同样,所谓原子核也是电子波的数重能量叠加态表现出来的粒子形式,其间的质子和中子其实没有任何客观意义,只是人类的主观界定而已。
宏观和微观的划分也是人类的主观划分。如果讲物质的概念,必然是将宏微观都统一进去。哲学上讲物质应该具备普遍性概念,是广义的物性范畴,只能与绝对真空相对存在。所以,天地一切物质便是主观产物,亦即心之产物尔。陆象山说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即是理。”毛泽东亦说过,“精神也可以是物质,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如若我们不了解这点的话则会终日生活在幻象中尚不自知,失去人格和灵魂,成为行尸走肉。
今天的科技,说到底还是由人类诞生之初不断扩展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到的,仍然只能是人类主观的产物。没有人类意识这个因,就纠缠不了意识之外的一切果。意识,乃作意念和认识解。认识是我们的肢体的一切形而下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是外界的电磁波通过神经通道作用于大脑得到;意念则是由心中发出电磁波作用于大脑得到。这两方面的电磁波,一为人体从外界获得,一为人体内心发乎之,他们可在大脑细胞里进行传递和交互作用,让人类产生主观意识。
当我们追问我们为什么是在这个星球——这个冥冥太虚之一毫诞生,是偶然还是必然,继而发掘天体运行的规律,不管得到的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认识,不管规律总结的多么普遍和完善,终究是作为人所产生的主观认识,人类意识诞生的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决定了地球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天体运行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完善性,也是由人类主观认识的深入程度决定的。一切科技的发展,不外乎人类主观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类主观意识的深入和延展所生发出的重重的幻象集合体。认识无止境,人的认识永远不能反映绝对本身。正如康德所言,“onenevercanseethethinginitself,becausetheminddoesnottranscendphenomena.”
为什么会有这个宇宙?则必先界定一个虚无,或者说绝对真空,因为当你意识到一个宇宙的时候就相对了一个虚无而存在。虚无,就是唯一,就是singularity,那么同时就应该有非唯一,有doubularity,继而出现第三,第四,于是,时间出来了,时间代表着运动。宇宙就产生于代表静止的虚无和代表运动的时间。既有运动,就会有无限可能,就会有速度,既然有速度,就有矢量和速率的无限叠加。数维时空的无限叠加状态中的一个有限范围,正是人类意识极限能感知到的一个彩色泡泡般的幻梦。
这个过程还可以这样理解,先假定无限虚无状态,则必然是不受任何力,根据惯性定律,这个状态要么是静止状态,要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状态,那到底是哪种状态呢,不管是哪种状态,都是相对另一种状态而言才有意义,那相对于另一种状态的惯性就必然存在。这正如太虚置一毫尔,置,正是两种惯性态的精准描述,一毫,正是运动初始形式的精准描述。可见,《金刚经》之光芒何其闪耀。
在惯性的作用下,相对于静止态就可能出现一个无限小的圆周运动,或可看作闭合弦动。由于虚无里没有方向,则这个运动具有无限可能的方向,道家的立体八卦图很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运动态。于是,在无穷小的时间里虚无里产生了无穷小的膨胀,由于虚无体系的无限,则无穷小的膨胀瞬间演变为无穷大的膨胀,相当于自虚无出现无穷大的能量梯度波,延伸到无穷远处,又直至虚无。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近的又是极远的。膨胀发生的那一刻能量无穷大,膨胀到无穷远处的瞬间能量无穷小,直至消失在茫茫的虚无中,仿似空冥中留下一缕若有还无的弦外之音。正是“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尔。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世界,正是由无数的泡泡从太虚之境膨胀累积而来,又收归于太虚。来处和去处可以归一,而其归一的超临界点就在人心深处。亦真亦幻,亦无真亦无幻。那是来自遥远外太空灵魂的召唤,也是彼心灵无穷深远处的一方净土。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如来,如无所从来,如无所从。我本是千年前一只白狐,因尔心念之一动,因吾心念之一静,便在无穷远处的动静一念间,生出无穷大的能量波,继而生出无限个因果循环,无数个人生百态、万千气象,无限大的人生执着,无穷深的宇宙黑洞。如斯苦若何,如斯甘若何。满眼的虚无里,整个宇宙体系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无限的想象力,最终归于最无序态,最均匀态,亦即最自由态,最民主态。
一切都是太虚之一念生发出的无穷变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