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没有一个血肉之躯愿意浴火的,但是,命运就选择某些人去浴火——这过程是怎样的痛苦、悲怆、剧煎、残酷、惨烈--外人无从得知。只在那结果判断;从此悄无声息的,今生而已矣。抖擞鲜艳的羽翅排云而上,高吟天籁之音
没有一个血肉之躯愿意浴火的,但是,命运就选择某些人去浴火——这过程是怎样的痛苦、悲怆、剧煎、残酷、惨烈--外人无从得知。只在那结果判断;从此悄无声息的,今生而已矣。抖擞鲜艳的羽翅排云而上,高吟天籁之音的——噢,凤凰!一只涅槃再生的凤凰!一个年富力强的高校教师在事业蒸蒸日上时,突遭横祸,途折翼,被甩出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圈,与黑暗、孤独为伴,个中滋味堪比炼狱煎熬。然而,时光不会为任何人倒流而让他重新做抉择的,在几个365天且每一分秒因剧痛而延长到极限的日子走过之后,所有的假设、懊悔、婉叹都毫无意义。命运绝不相信懦弱的泪水,而只青睐那颗真诚、纯洁、善良、隐忍、坚韧、感恩的心。那只凤凰在涅槃的过程中,一定深悟此理,所以才有这极度的苦难中酝酿、升华出的纯真、欢快的天籁之音!
且让我们放下手头总是忙不完的俗事,静静地伫足片刻,让这美妙的吉光片羽清新亮丽一下自己似已尘封的心境。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统观临窗听雪苦海中酿就的珍品,可用人类永恒追求的“真善美”三字概括,所以不避滥俗之嫌。惟因其作品内涵之真,如大地般赤诚;其善,如阳光般明媚;其美,如彩虹般绚丽。
具象化到作品中,便有那字里行间沁透的对纯真与自然的挚爱、眷恋,感恩无尽的温馨,悲天悯人的隐痛,忧国忧民的扼腕叹息--
看过古今中外一些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童年生活的作品,但是像这样以宗教情感去表现的人还不多。这绝对地热爱,不染任何功利色彩的衷情,是因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抑或因作者在人生彻骨之痛后的返璞归真。不管怎么说,在喧嚣繁杂的红尘中能够拥有一颗写出这样纯净,清新文字的心灵,是多么令人欢喜赞叹啊!
读着那仿佛点缀着一颗颗晶莹露珠的文字,我们恍若和作者一起徜徉、戏耍在田间阡陌,绿野翠坡--
浓墨重彩渲染故乡春景的《又是一年芳草绿》,让读者在临窗听雪如数家珍的描述中尽吮自然的芬芳。在描写完山顶一簇簇火焰般的“达子香花”;山坡上粉红如霞的杏花;洁白如雪的梨花后,作者写道:“山腰以下,直到山脚处一些没有高大的林木、只丛生着低矮植物的沟沟坡坡,似乎只是满眼的葱绿,当你走近时,才会发现绵绵的绿草中竞相快乐着各色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最抢眼的,是那鹤立鸡群的芍药花;那白里透着微红的大花朵,在油绿的叶子的烘托下,显得分外姣艳可人;那深蓝色的,学名为“桔梗”,家乡人俗称为“和尚头”的野花:在白天的阳光下伸展着自然天成的十分规则的五角星状的花瓣,而在夜间和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五个花瓣闭合起来犹如一个蓝色的气囊,又如那老和尚的光头,令人称奇--”然后是清香淡雅的百合花;小巧玲珑的“灯笼花”;“毛骨朵花”;“老牛筋花”;“马莲花”……
一段段细腻优美,厚重隽永的文字彷佛一朵朵花儿在春风里摇曳,让你也在不知不觉中,彷佛自己也熏香成了一朵花儿,陶醉其中--
真实自然、质朴淳厚,是临窗听雪作品的突出特点。他对家乡对自然山水,对纯真的生活无比挚爱,完全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率性为之,自然天成。
在《故乡的小河啊》中,作者那切切地追忆,浓浓地思念,深深地忧患,使结尾一句“我故乡亲爱的小河啊,你什么时候能风光再现并锦上添花?!”在读者心里激起强烈的共鸣,并把这至心的祈愿献给大地上所有的河流。
世间最真莫过母子情,《妈妈,你一定没有走》,就在我的睡梦里,在我所有的记忆里--”如泣如诉的笔调,令人为之掬上一捧心泪。
在古往今来所有怀念童年的作品中,像临窗听雪这样用灵魂去爱的率真表达可谓罕见,岂是“性情中人”四字所能形容!如果把这“童年”人格化,临窗听雪就可谓是爱它之情圣!在《眷恋》中,作者饱蘸深情写道:“独处时我的眼里常常噙满泪水/那是与你阔别重逢时的一种甜美--我那远去的少儿岁月/如果白云能寄托我对你的眷恋/那么我情愿将整个天空装进我的胸腔/如果能在每一次睡眠里都能与你邂逅/那么我情愿把每一个白昼与夜晚都留在我的枕旁/如果真像佛说人有三生/那么我只愿留住来世那一段孩童时光”。
真是存在的前提,没有真,地球都不存在,"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经历劫波之后的临窗听雪把大自然赋予的情感、灵气、才情全部地、毫无保留地回报给他所挚爱的故乡的山水。因之,才有这真切传神、意象鲜明。情趣真切的“不隔”之艺术表现。他的散文是不分行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山,那水、那人、那花、那草--都因赤子情怀而熏染了迷人的光彩,让我们这些困在城市里的饥渴的心尽飨大自然的风光大餐。
另外还有描写人情世态的作品,如《都是蘑菇惹的祸》中坦露的作者心忧天下的拳拳之心:《钟声悠悠》中的至心祈愿,《脸之断想》中对势利小人嘴脸之剖析,归途小记》中对美好人性的呼唤--都尽现作者既与人为善又疾恶如仇的真本色、真性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真”的基石上,我们必须择善固执,才有人格的高度,人性的光辉!我们的生活之流才能无论怎样千曲百折,也能够始终不变“止于至善”之大海。
在临窗听雪的作品中,处处让读者感觉到那颗善良的心的脉脉深情——花草树木因此润泽而缤纷,燕雀鸳鸯因此乖巧而精灵;乃至其感性的笔触描述的所有的人、事、物,都因之而折射出善良的光泽。那因一时冲动抓走山鸽而忏悔的少年,那倾力回报辛勤汗水的碧绿的茄子,顶花带刺的黄瓜,那忠诚为主人服务了十几年的电风扇,那沧桑小村余音悠长的古钟--那火车站真诚热情的美丽的女服务员,那患难中默默相伴的女友,还有帮助作者掩埋不幸惨死的喜鹊的工作人员--
善与恶,水火不相容。在一双善良的眸光中,丑恶无法遁形。临窗听雪既得几分五柳先生寄情田园,乐天知命的雅兴,又有几许其“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因爱之深而无法超脱的愤激与忧患意识,惟因善方如此。
在《喜鹊之死》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道:“我可怜的花喜鹊啊,你不像自然老死,也不像死于什么利器之下,况且,眼下正是你生儿育女的季节。可你为何匆匆离去呢?难道你也是因患了“尘肺病”不治而死的吗?难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你在看别人,别人在看你
相关文章
